央广网济南2月16日消息(记者刘博伦)印象中的清疏往往是又脏又累的力气活儿,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清疏也逐渐变为了依靠技术的服务业。在济南,有一支特殊的清疏队股票配资炒,队员全是女性,她们依靠着过硬的清疏技术和“定制式”清疏服务,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
女子清疏班成员相互配合在雪天中作业(央广网发 杨琳供图)
城市排污管网升级 清疏工作更方便
杨琳作为女子清疏班的班长,在岗十多年来,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清疏工作的变化。“清疏工作在我父辈那一代就是手挖肩挑,又脏又累,而且味道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大学毕业几年后便加入一线清疏工作的杨琳,也因为不少旧房排污管道的老化和旱厕的排污能力有限吃了不少苦头。
2018年,济南市印发《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杨琳工作的槐荫区将城区家庭旱厕改造作为开展“厕所革命”的重要一环,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中心城区旱厕改造工作,“冲水式厕所能够将粪便通过管道统一收集在定点化粪池里,直接用机器抽到车里运走,减小了清淘的工作量,不用再像旱厕那样一个一个进行清理。”杨琳表示,槐荫区158处旱厕改造后,清疏也不再需要每家每户上门问询,居民更舒心也更愿意配合。
清淘设备升级 居民小事更重视
与清疏队男同事相比,8名女性队员面临着力气小、没经验、抽粪胶管搬不动、管网摸不清、池内死角清不干净等难题,济南市运肥一处便专门为女子清疏班配备小型抽粪车及抽粪工具,“我们走访了辖区内的街道和社区,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管网分布图,把易出现堵塞的化粪池及管道进行标注,将‘事后清堵’变为‘事前清疏’,这样我们也可以顺利完成清疏工作。”杨琳说。
工作过程中,队员要忍受难闻的味道,也少不了粪水溅到衣服的情况(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8年间,杨琳所在的“女子清疏班”奔波于320座居民楼前的近400处化粪池之间,一年要清运3000多吨粪水。常年搬运百余斤重的抽粪管,队员大多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如何减轻大家的劳动强度呢?班里最小的80后队员董金铃在看到通信车上的履带后得到启发,在她的提议下,队员们设计了一套由8个滑轮、6块钢板焊接而成的吸粪管滑道。借助这一装备,原本需要三四个人合力搬运的管道,现在一个人便可轻松完成。
此外,女子清疏班还发明了吸粪管余液收集箱,实现了粪水零洒漏;发明了车载盘梯,可旋转还防滑,减少了安全隐患,不用时还能盘梯隐藏在车体一侧,不影响车体外形美观;发明了自动化卸粪系统,清疏队员不用攀爬到清运车的罐体上,在车一侧就可以一键卸粪……
“定制化”清疏服务 居民“堵心”化“舒心”
那是一个深夜,杨琳接到紧急通知,一处一楼改造的小餐馆、烧烤摊,将大量的油污排进了管道化粪池,造成严重堵塞。小区居民还和餐馆老板产生了纠纷。接到任务后,杨琳马上协调车辆,叫上姐妹们摸排堵塞情况。当时正值严冬,当打开外溢的十几个井盖,偌大的油块、烧烤的签子、废旧的塑料袋、丢弃的墩布等杂物堆积,“清疏车辆用不上,我们只能踩在粪水里,徒手往外掏,污水很快就在手套上和衣服上结成冰渣子,冻得我们直哆嗦。”杨琳说,之后利用高压疏通车的强大水压一段一段反反复复疏通,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管道彻底疏通。
社区居民对杨琳的工作表示感谢(央广网发 杨琳供图)
在那之后,杨琳开始走进社区宣传进行宣讲,引导居民正确、文明使用化粪池。还把个人联系电话告诉居民,让居民在遇到淤堵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到她。不论多小的淤堵或是外溢问题,杨琳都会与队员制定最适合的疏通方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解决。“‘女子清疏班’干活儿更细致,也很利索,让我们在老旧小区生活得更安心。”裕园小区居民孟女士说道。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职业股票配资炒,我还愿意选清疏。”杨琳说,正因为她们的存在,城市的排污管道通了,生活环境更好了,居民心里的“堵塞”也消除了,日子过得更舒心。